所有栏目
1

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哪些涉税风险

2023/4/27

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时,可能既有自主研发活动,也有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情况,不同的研发方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限额计算规定不同。实务中,一些企业由于政策适用不精准,面临一定税务风险。


如何界定哪些属于制造类企业的研发活动?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到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注活动。


我们先来看个案例:某基层税务局在对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的专项核查中,发现甲公司申请加计扣除的所有研发项目均不属于税收文件规定的研究开发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按要求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352万元。


甲公司是一家韩资汽车部件生产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防盗设备系统及模具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核查人员从8个研发项目中选取了金额最大的两个项目展开重点核查。通过税务约谈和实地核实,了解到企业所从事的这两项研发活动是将韩国母公司的两项专利技术运用于新产品,每推出一款新车型,在形成产品之前都单独做一定的研发和测试。企业每年都在1月进行新产品的立项研发,第一季度都以研发活动为主。测试期一般为两个月,单品合格率达99%才能达标,测试合格的产品全部对外销售。根据企业计算研究开发耗用材料费用的方法,核查人员判断企业很可能把研发和生产混同了,他们认为新产品生产就是研发活动,把产品测试当成研发的一个环节。


依据财税[2015]119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以下7项一般的知识性、技术性活动不属于税收意义上的研发活动,其支出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料确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案例中的所谓的研发活动其实只是对专利技术的直接应用,虽然专利技术应用到新产品确实需要一定的研发,但并不符合研发加计扣除文件中所定义的研发活动。因此甲公司申请加计扣除的8项研发项目均属于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那么研发活动是否需科技部门鉴定?


依据相关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以转请地市级及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科技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企业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以及以前年度已鉴定的跨年度研发项目,不再需要鉴定。


如何区分是科技人员还是研发人员?


科技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直接科技人员及科技辅助人员。而研究开发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


制造类企业外聘研发人员费用能不能加计扣除?


举个例子:2022年某劳务派遣公司向乙企业派遣3人,企业根据合同规定支付劳务费200万元(已取得相关发票),根据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员工工资薪金及费用明细表,200万元劳务费中:工资薪金126万元、五险一金40万元(其中住房公积金6万元)、补充养老保险8万元(无补充医疗保险)、补充住房公积金3万元、职工福利费1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万元、工会经费1万元,管理费6万元。若乙企业将外聘3人全部作为研发人员参与A项目的研发。如何归集外聘人员的费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规定:“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且由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费用,属于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则2022年该项目可归集的外聘人员的人工费用166万元(包括工资薪金126万、五险一金40万),A项目可归入其他相关费用外聘人员费用26万元(包括补充住房公积金3万、补充养老保险8万、职工福利费15万)。


制造业对研发人员采取了股权激励,其支出可否加计扣除?


依据40号规定:“工资薪金包括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支出。”


【总结】


综上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造类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必然选择。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企业合理、高效地调配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此制造业要把科技创新纳入发展战略,加强科技投资,培养和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信心,努力把握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从而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